打开/关闭菜单
打开/关闭外观设置菜单
打开/关闭个人菜单
未登录
未登录用户的IP地址会在进行任意编辑后公开展示。

ACO:修订间差异

来自Googology Wiki
Tabelog留言 | 贡献
文字替换 -“Dropping Hydra#M 记号”替换为“Dropping#M 记号”
QWQ-bili留言 | 贡献
修订公式及排版
第29行: 第29行:
|-
|-
|[[Weak Veblen 函数|weak Veblen 函数]]
|[[Weak Veblen 函数|weak Veblen 函数]]
|\varphi(1@(1,0,0))
|\(\varphi(1@(1,0,0))\)
|-
|-
|[[Dropping#M 记号|M 记号]]
|[[Dropping#M 记号|M 记号]]
第39行: 第39行:


极限在此处的记号:[[Veblen函数#二元 Veblen 函数|三元 Veblen 函数]]
极限在此处的记号:[[Veblen函数#二元 Veblen 函数|三元 Veblen 函数]]


巧合的是,如果使用攀爬法将[[阿克曼函数]]引入序数运算,得到的极限正好是 ACO。
巧合的是,如果使用攀爬法将[[阿克曼函数]]引入序数运算,得到的极限正好是 ACO。
[[分类:序数]]
[[分类:序数]]

2025年8月20日 (三) 03:03的版本

ACO(Ackerman's Ordinal,阿克曼序数),是三元 Veblen 函数的极限。

序数记号 表达式
Veblen 函数 φ(1,0,0,0)
BOCF ψ(ΩΩ2)
MOCF ψ(ΩΩ2)
BMS (0)(1,1)(2,1)(3,1)(3,1)
HPrSS 1,3,5,7,7
0-Y 1,3,5,7,7
1-Y 1,2,4,6,8,8
PSS Hydra p1(p2(p2(p2+p2)))
weak Veblen 函数 \(\varphi(1@(1,0,0))\)
M 记号 p(p(M+p(M+p(M)+p(M))))

性质

证明论序数:p1(Σ11TDC0)

极限在此处的记号:三元 Veblen 函数

巧合的是,如果使用攀爬法将阿克曼函数引入序数运算,得到的极限正好是 ACO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