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德纳箭头
来自Googology Wiki
更多操作
高德纳箭头(Knuth's arrow notation,亦称"上箭头记号"),一种满足右结合律的二元运算。它涉及对运算的递归。[1]
定义
高德纳箭头由如下公式递归定义:
其中, 均为正整数, 为自然数,。
在计算高德纳箭头时,如无括号,按照从右往左的顺序计算,即:
若将高德纳箭头的右结合律更替为左结合律,其余定义不变,将得到下箭头记号。
性质
高德纳箭头有如下性质:
展开
恒等律
增长率
高德纳箭头的 FGH 增长率为 ,特别地,。
该推论可通过审视以下三组式子得到:
超运算
高德纳箭头是目前已被广泛认可、基本采用的超运算记号。
若定义后继运算的运算等级为 0,那么 n 个高德纳箭头的运算等级为 n+2。
历史
高德纳箭头是由 Donald Ervin Knuth 在 1976 年发明的大数记号[2],曾在 1977 年被 Martin Gardner 用于递归地定葛立恒数。[3]
而本人并未在论文中使用高德纳箭头或超运算来估计 葛立恒问题 的上界,而是使用了类似 阿克曼函数 的递归函数 ,和分别近似为 的函数 。[4][5]
直观理解
高德纳箭头本质上是一种高级运算“折叠”低级运算的记号。
后继是最基础的运算,表现为 n+1。
在 n+m 中,运算 + 折叠了对 n 的 m 次后继运算,即
.
在 中,运算 折叠了对 n 的 m 次 + 运算,即
.
在 ( ) 中,运算 折叠了对 n 的 m 次 运算,即
.
在 ( ) 中,运算 折叠了对 n 的 m 次 运算,即
. (注意是右结合)
以此类推。最终,我们得到了高德纳箭头的形式化定义:
在 中,运算 折叠了对 n 的 m 次 运算,即
计算示例
参考资料
- ↑ Guy, R. K., & Selfridge, J. L. (1973). The Nesting and Roosting Habits of the Laddered Parenthesis. Amer. Math. Monthly, 80, 868-876.
- ↑ Knuth, D. E. (1976).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: Coping with Finiteness, Advances in Our Ability to Compute are Bringing Us Substantially Closer to Ultimate Limitations. Science, 194, pp. 1235--1242. https://cse-robotics.engr.tamu.edu/dshell/cs625/finiteness.pdf
- ↑ Gardner, M. (1977). Mathematical games[J]. Scientific American, 1977, 237(3): 28-38. 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AllenDowney/ModSimPy/master/papers/scientific_american_nov_77.pdf
- ↑ Graham, R. L., & Rothschild, B. L. (1971). Ramsey’s theorem for $n$-parameter sets[J].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, 159: 257-292. https://www.ams.org/journals/tran/1971-159-00/S0002-9947-1971-0284352-8/S0002-9947-1971-0284352-8.pdf
- ↑ Graham, R. L., & Rothschild, B. L., & Spencer, J. H. (1991). Ramsey theory: Vol. 20[M]. John Wiley & Sons. https://people.dm.unipi.it/dinasso/ULTRABIBLIO/Graham_Rothschild_Spencer%20-%20Ramsey%20Theory%20(2nd%20edition)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