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射序数
更多操作
反射是一个非递归记号。它表示非递归序数,其特点是并不会表示其极限之下的所有序数。它具有深厚的集合论背景
数学定义
前排提醒:对数学定义不感冒或者看不懂的读者可以跳到后面
为了说明反射序数的性质,我们先要对一阶逻辑的结构进行更加细致的讨论。下面我们根据命题中无界量词的性质,给出公式的层次:
满足如下条件之一的集合论公式称为公式
- 它不包含无界量词
- 它形如,其中为公式
- 它形如或,其中为公式
公式中的所有量词都是有界的。对于那些包含无界量词的公式,我们给出如下的递归定义:
公式及公式定义如下:
- 公式及公式为公式。
- 如果为公式,则为公式。
- 如果为公式,则为公式。
反射序数是具有某种特殊反射性质的序数。下面我们给出反射的定义:
L为可构造宇宙,在X上反射了公式,是说.
我们进一步给出如下定义:
若在X上反射了所有的公式,则称α是X上的序数。
特别的,若在所有序数上反射了所有的公式,则称α是序数。
关于反射序数有如下的重要结论:
α是X上的反射序数,等价于α是X上的反射序数
也就是说,我们只需要研究集合上的反射序数即可。进一步的有
α是X上的反射序数,等价于α是X上的反射序数,等价于α是X上的极限点。
在一些资料中,会出现反射等价于全体序数的说法。这是错误的。事实上,如果我们想要写出全体序数,应该写出。
我们还有结论:α是X上的反射序数,等价于α是X上的容许序数。
结构讲解
基本符号
onto
onto 是反射模式的核心。它的作用对象是一个集合,同时也输出一个集合。例如: 全体序数,得到的是全体极限序数构成的集合;全体序数构成的集合,得到的是全体容许序数构成的集合。
方便起见,我们把简写为 n-X 。这里的 n 是自然数, X 是被操作的集合。特殊地,当 X 为全体序数,我们直接将它省略不写,此时的结果直接记为 n 。也就是说,在反射模式中, 1 可以用来表示全体序数的集合的结果,以此类推。
∩
这里的∩指交集。没错,就是那个大家熟知的交集, 表示同时属于集合 A 和集合 B 的元素。交集也是反射模式中的一种重要运算。同样是为了方便起见,我们将∩简写为空格。 ∩在反射式中的运算优先级与onto相同,并且从右向左计算。例如: 2 1-2表示的集合; 2-3 1-3 2-3表示的集合。
以及
反射模式研究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序数。因此,我们可以把这些序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序,并用来分别表示集合 X 中从小到大的第 2 、第 3 以及第 n 个元素。不过,对于 X 中的第 1 个元素,我们一般不叫它,而是叫它min X 。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,也可以把这个min省略,直接用 X 来指代 X 中的第一个元素。在会引起歧义的场合,则用 (X) 来代表 min X 。不建议使用之类的“第超限序数个”的表达。
aft
将序数从小到大排序,排在后面的就是更大的序数。因此, 表示“集合 A 中大于序数 B 的元素”。将这一表达与等结合起来,可以得到(可直接简写为)、 等,分别表示“集合 A 中最小的大于序数 B 的元素”和“集合 A 中第二个大于序数 B 的元素”。
反射
1- 的作用
一个集合的效果,是取出这个集合中所有的极限点。所谓的极限点,就是前极限序数个元素的上确界。
现在我们可以来推导一下 1 ,也即全体序数的构成。
具体地,我们需要遍历全体极限序数α ,并找到前α个序数的上确界。
前ω个序数的上确界为ω,前个序数的上确界为 ……
事实上, 1 就等于全体极限序数的集合 。
类似地, 1 中的前ω个序数的上确界是,1 中的前个序数的上确界是……因此,,是 的倍数的集合。
继续递推,还能得到
……直到——
方便起见,我们把重复的 1- 合并合并。把重复的操作用括号括起来,上标表示重复次数。这样, 1-1-1 可以写作 , 1-1-1-1 可以写作 。对于这种有限次的 1- ,我们都可以递归地得到它代表的集合。
但,呢?
我们首先需要定义。较一般地,对于 ,其中 α为极限序数的情况,我们只需要取交集,即定义 。
自然地,我们可以推导出,即的倍数的集合。
,就是 的倍数的集合,。
等
上标只能放序数的情形是简单的,一个“的倍数”就直接解决了。如何让情形变得更有趣呢?我们可以借用veblen函数的不动点进位模式,在上标上引入多个数字,来表示不同层级的不动点。
我们定义。根据上一节的结论,我们可以知道。因此, 是全体 序数的集合,即 。
可以继续对 进行 1- 的操作,得到的集合记为 。应当是全体“下标为极限序数的 序数”的集合,即。
更一般地,我们在上标上使用weak veblen函数,记 为。于是,我们还可以有 。在上标遇到极限序数时,我们也仍取交集。
直到我们遇见了新的不动点。我们定义 。借用veblen函数的模式,我们还能把定义推广到 等等并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。理论上,只要扩展足够强力,所有的递归序数都能像这样被表示出来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条目折叠不动点采用了veblen函数式的写法。事实上,是存在OCF式的写法的。读者可以参见条目Σ1稳定序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