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OCF:修订间差异
更多操作
创建页面,内容为“'''Arai's Ordinal Collapse Function(AOCF)'''是一种类序数坍缩函数。 === 系统与公理 === <math>\Sigma_{N+2}^1-\text{AC+BI}</math> 表示一个二阶算术系统,它由 <math>\rm \Pi_1^1-CA_0+BI</math> 加入公理 <math>\Sigma_{N+2}^1-\text{AC}</math> 得到:<math>\forall n \exists X F(n,X) \rightarrow \exists Y \forall n F(n,Y_n)</math>,其中 <math>F(n,X)</math> 是任意的 <math>\Pi_{N+2}^1</math>-…” |
小无编辑摘要 |
||
第17行: | 第17行: | ||
=== <math>\Pi_N-\text{Collection}</math> 公理 === | === <math>\Pi_N-\text{Collection}</math> 公理 === | ||
==== 引理 2.1 ==== | |||
'''引理 2.1''' <math>{\rm KP}\omega+\Pi_N-\text{Collection}</math> 可证以下每一条: | '''引理 2.1''' <math>{\rm KP}\omega+\Pi_N-\text{Collection}</math> 可证以下每一条: | ||
第29行: | 第31行: | ||
<math>\Sigma_{N+1}-\text{Replacement}</math> 可以从 <math>\Delta_{N+1}-\text{Separation}</math> 推得,证明方法参见文献 [3] 第 17 页定理 4.6(Σ-替代公理)。 | <math>\Sigma_{N+1}-\text{Replacement}</math> 可以从 <math>\Delta_{N+1}-\text{Separation}</math> 推得,证明方法参见文献 [3] 第 17 页定理 4.6(Σ-替代公理)。 | ||
□ | |||
□ | |||
==== 引理 2.1 的一些解释 ==== | |||
Q: collection是 任意x∈A存在y φ(x,y)→存在B 任意x∈A 存在y∈B φ(x,y) 并不能够保证B里面没有多余的元素 所以真的能推出separation吗?collection并不能够保证没有多余的元素 只能保证想要的元素都在里面 | |||
A: 应用Πn-Collection后得到的集合b确实可能包含多余的元素(即,对于某些x ∈ a,b中可能包含y使得θ(x, y)不成立,但这些y不影响最终的集合等价性)。给定Σn公式φ(x) ≡ ∃y θ(x, y),其中θ是Π_{n-1}公式。通过逻辑等价,有∀x ∈ a ∃y (φ(x) → θ(x, y))。应用Πn-Collection后,存在集合b,使得∀x ∈ a ∃y ∈ b (φ(x) → θ(x, y))。这导致{x ∈ a : φ(x)} = {x ∈ a : ∃y ∈ b θ(x, y)}。分析φ(x)的真假行为:如果φ(x)为真:则存在y使得θ(x, y)成立,因此∃y ∈ b θ(x, y)也为真(因为b包含了必要的见证y);如果φ(x)为假:则对所有y,θ(x, y)都不成立,因此∃y ∈ b θ(x, y)也为假(即使b中有多余的y,但θ(x, y)对这些y都不成立)。因此,φ(x)为真当且仅当∃y ∈ b θ(x, y)为真,这意味着:<math>\{x \in a : \phi(x)\} = \{x \in a : \exists y \in b \theta(x, y)\}</math>。等价性成立,无论b中是否有多余元素。多余元素不影响集合定义,因为集合只关心是否存在y ∈ b满足θ(x, y),而不关心b中是否有不相关的y。 | A: 应用Πn-Collection后得到的集合b确实可能包含多余的元素(即,对于某些x ∈ a,b中可能包含y使得θ(x, y)不成立,但这些y不影响最终的集合等价性)。给定Σn公式φ(x) ≡ ∃y θ(x, y),其中θ是Π_{n-1}公式。通过逻辑等价,有∀x ∈ a ∃y (φ(x) → θ(x, y))。应用Πn-Collection后,存在集合b,使得∀x ∈ a ∃y ∈ b (φ(x) → θ(x, y))。这导致{x ∈ a : φ(x)} = {x ∈ a : ∃y ∈ b θ(x, y)}。分析φ(x)的真假行为:如果φ(x)为真:则存在y使得θ(x, y)成立,因此∃y ∈ b θ(x, y)也为真(因为b包含了必要的见证y);如果φ(x)为假:则对所有y,θ(x, y)都不成立,因此∃y ∈ b θ(x, y)也为假(即使b中有多余的y,但θ(x, y)对这些y都不成立)。因此,φ(x)为真当且仅当∃y ∈ b θ(x, y)为真,这意味着:<math>\{x \in a : \phi(x)\} = \{x \in a : \exists y \in b \theta(x, y)\}</math>。等价性成立,无论b中是否有多余元素。多余元素不影响集合定义,因为集合只关心是否存在y ∈ b满足θ(x, y),而不关心b中是否有不相关的y。 | ||
第39行: | 第46行: | ||
Q: 将y∈b变成x θ(x,y)然后将没有θ(x,y)的y变成0 然后再删掉0? 问题来了 我们无法保证没有添加新的元素的 所以如此收集也是有问题 | Q: 将y∈b变成x θ(x,y)然后将没有θ(x,y)的y变成0 然后再删掉0? 问题来了 我们无法保证没有添加新的元素的 所以如此收集也是有问题 | ||
A: 这个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,但并不必要,原因如下:在集合论中,这种方法类似于使用替代公理(Replacement)定义一个部分函数:如果θ(x, y)成立,则映射y到x;否则映射到0。然后,移除0元素即可得到所需集合。但这需要显式的分离公理来形成中间集合(如{x : θ(x, y)}或{y : not θ(x, y)}),并可能引入复杂性。更重要的是,在KPω + Πn-Collection框架下,原有的证明已经通过有界量词和等价性简化了问题,无需此额外步骤。引入0或默认值反而可能增加不必要的复杂度。 | A: 这个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,但并不必要,原因如下:在集合论中,这种方法类似于使用替代公理(Replacement)定义一个部分函数:如果θ(x, y)成立,则映射y到x;否则映射到0。然后,移除0元素即可得到所需集合。但这需要显式的分离公理来形成中间集合(如{x : θ(x, y)}或{y : not θ(x, y)}),并可能引入复杂性。更重要的是,在KPω + Πn-Collection框架下,原有的证明已经通过有界量词和等价性简化了问题,无需此额外步骤。引入0或默认值反而可能增加不必要的复杂度。 | ||
'''引理 2.1.a''' <math>\Sigma_2-\text{Collection}</math> 可证 <math>\Pi_1-\text{Separation}</math> | |||
'''证明''' 给定集合 A 和 <math>\Pi_1</math>- 公式 <math>\psi(x) \equiv \forall y \varphi(x,y)</math>,其中 <math>\varphi</math> 是 <math>\Delta_0</math>。目标是证明集合 <math>S = \{x \in A : \forall y \varphi(x,y)\}</math> 存在。 | '''证明''' 给定集合 A 和 <math>\Pi_1</math>- 公式 <math>\psi(x) \equiv \forall y \varphi(x,y)</math>,其中 <math>\varphi</math> 是 <math>\Delta_0</math>。目标是证明集合 <math>S = \{x \in A : \forall y \varphi(x,y)\}</math> 存在。 | ||
第53行: | 第62行: | ||
□ | □ | ||
==== 引理 2.2 - 2.3 ==== | |||
'''引理 2.2''' 对于每个 <math>\Sigma^1_{N+1}</math>-公式 <math>F(n, a, Y)</math>,存在集合论语言中的一个 <math>\Sigma_N</math>-公式 <math>A_\Sigma(n, a, Y)</math>,使得对于定义的 <math>F_\Sigma(n, a, Y) :\Leftrightarrow \exists d[Ad(d) \land Y \in d \land A_\Sigma^d(n, a, Y)]</math>,下列等价关系在系统 <math>\rm KPl^r</math> 中可证: | '''引理 2.2''' 对于每个 <math>\Sigma^1_{N+1}</math>-公式 <math>F(n, a, Y)</math>,存在集合论语言中的一个 <math>\Sigma_N</math>-公式 <math>A_\Sigma(n, a, Y)</math>,使得对于定义的 <math>F_\Sigma(n, a, Y) :\Leftrightarrow \exists d[Ad(d) \land Y \in d \land A_\Sigma^d(n, a, Y)]</math>,下列等价关系在系统 <math>\rm KPl^r</math> 中可证: | ||
第66行: | 第76行: | ||
□ | □ | ||
==== 引入 <math>S_{\mathbb{I}_N}</math> ==== | |||
''(待补充)'' |
2025年8月5日 (二) 17:35的版本
Arai's Ordinal Collapse Function(AOCF)是一种类序数坍缩函数。
系统与公理
表示一个二阶算术系统,它由 加入公理 得到:,其中 是任意的 -公式。
表示一个二阶算术系统,它由 加入公理 得到:,其中 是任意的 -公式,,且 是一个双射配对函数。容易看出,公理中的公式 可以是 -公式。
集合论 的公理由 (带无穷公理的 Kripke-Platek 集合论)的公理加上以下公理组成:
- 可构成公理
- 公理:对于任意 -公式 ,
- 公理:对于任意 -公式 ,
- 公理:对于任意 -公式 和 ,
- 公理:如果 ,那么存在一个函数 ,其定义域 ,使得 对每个 -公式 成立。
公理
引理 2.1
引理 2.1 可证以下每一条:
证明 我们将证明对于 -公式 (其中 是 -公式),集合 存在。由逻辑知, 成立。应用 ,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集合 ,使得 。换句话说,。
可以从 推得,证明方法参见文献 [3] 第 17 页定理 4.5(∆-分离公理)。
可以从 推得,证明方法参见文献 [3] 第 17 页定理 4.6(Σ-替代公理)。
□
引理 2.1 的一些解释
Q: collection是 任意x∈A存在y φ(x,y)→存在B 任意x∈A 存在y∈B φ(x,y) 并不能够保证B里面没有多余的元素 所以真的能推出separation吗?collection并不能够保证没有多余的元素 只能保证想要的元素都在里面
A: 应用Πn-Collection后得到的集合b确实可能包含多余的元素(即,对于某些x ∈ a,b中可能包含y使得θ(x, y)不成立,但这些y不影响最终的集合等价性)。给定Σn公式φ(x) ≡ ∃y θ(x, y),其中θ是Π_{n-1}公式。通过逻辑等价,有∀x ∈ a ∃y (φ(x) → θ(x, y))。应用Πn-Collection后,存在集合b,使得∀x ∈ a ∃y ∈ b (φ(x) → θ(x, y))。这导致{x ∈ a : φ(x)} = {x ∈ a : ∃y ∈ b θ(x, y)}。分析φ(x)的真假行为:如果φ(x)为真:则存在y使得θ(x, y)成立,因此∃y ∈ b θ(x, y)也为真(因为b包含了必要的见证y);如果φ(x)为假:则对所有y,θ(x, y)都不成立,因此∃y ∈ b θ(x, y)也为假(即使b中有多余的y,但θ(x, y)对这些y都不成立)。因此,φ(x)为真当且仅当∃y ∈ b θ(x, y)为真,这意味着:。等价性成立,无论b中是否有多余元素。多余元素不影响集合定义,因为集合只关心是否存在y ∈ b满足θ(x, y),而不关心b中是否有不相关的y。
Q: ∏ncoll+Δ0sep→∑nsep?所以{x∈a 存在y∈b θ(x,y)}为什么不需要∏_(n-1)-sep?
A: 在证明中,集合{x ∈ a : ∃y ∈ b θ(x, y)}的形成并不显式需要Π_{n-1}-Separation。这是因为:公式ψ(x) ≡ ∃y ∈ b θ(x, y)具有有界量词(y ∈ b),且b是集合。θ是Π_{n-1}公式,因此ψ(x)在计算复杂度上是Σ_n公式(因为∃y ∈ b将复杂度提升至Σ_n,但有界量化)。在KPω + Πn-Collection的背景下,这个集合的形成可以通过现有公理(Δ0-Separation和Πn-Collection)完成,无需更强分离。具体形成方式:由于b是集合,我们可以考虑笛卡尔积a × b(在KP中,Δ0-Separation保证a × b存在)。定义关系:。R的形成需要分离公理,但θ是Π_{n-1}公式,因此R的定义依赖于公式的复杂度。如果n = 1,θ是Δ0,则R可直接由Δ0-Separation形成。如果n > 1,则我们需要确保分离复杂度可处理。在KP中,Πn-Collection结合Δ0-Separation足以证明Σn-Separation(包括此步骤)。标准证明使用复杂度归纳:基始n=0:Σ0-Separation是Δ0-Separation,已包含在KP中;归纳步n>0:假设较低复杂度分离(如Σ_{k}-Separation for k < n)可用,则Σn-Separation可证。对于ψ(x) ≡ ∃y ∈ b θ(x, y):它等价于{x ∈ a : ∃y (y ∈ b ∧ θ(x, y))}。由于y的量化有界于b,并且θ是Π_{n-1},这个公式的复杂度受限于Σn。使用Δ0-Separation和集合a × b,我们可以间接定义R(必要时通过有界量词处理),然后投影得到域:。在KP中,给定集合R(有序对的集合),dom(R)可以通过Δ0-Separation定义,因为量词"∃y ∈ b"有界,"θ(x, y)"的复杂度由Πn-Collection和较低分离处理。因此,在KPω + Πn-Collection中,集合{x ∈ a : ∃y ∈ b θ(x, y)}可以直接形成,无需额外Π_{n-1}-Separation。证明中的步骤是自洽的。
Q: 将y∈b变成x θ(x,y)然后将没有θ(x,y)的y变成0 然后再删掉0? 问题来了 我们无法保证没有添加新的元素的 所以如此收集也是有问题
A: 这个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,但并不必要,原因如下:在集合论中,这种方法类似于使用替代公理(Replacement)定义一个部分函数:如果θ(x, y)成立,则映射y到x;否则映射到0。然后,移除0元素即可得到所需集合。但这需要显式的分离公理来形成中间集合(如{x : θ(x, y)}或{y : not θ(x, y)}),并可能引入复杂性。更重要的是,在KPω + Πn-Collection框架下,原有的证明已经通过有界量词和等价性简化了问题,无需此额外步骤。引入0或默认值反而可能增加不必要的复杂度。
引理 2.1.a 可证
证明 给定集合 A 和 - 公式 ,其中 是 。目标是证明集合 存在。
的否定是 ,这是一个 -公式。定义 。这是 的补集,因为 。因此,如果 存在,则 可以通过差集得到。令 , 是 。应用 :考虑类,对每个 ,如果 ,则存在这样的 。 保证:存在集合 ,使得对所有 ,如果 ,则存在 使得 成立。由 ,集合 存在。因此差集 ,由 ,集合 存在。
□
引理 2.1.b 和 等价。
证明 设 是 -公式, 是 -公式。由 ,集合 存在。则 ,由 ,差集存在。类似,设 是 -公式,则 是 。由 , 存在,则 ,由 得到。因此, 和 在 的系统中等价。
□
引理 2.2 - 2.3
引理 2.2 对于每个 -公式 ,存在集合论语言中的一个 -公式 ,使得对于定义的 ,下列等价关系在系统 中可证:
引理 2.3 对于二阶算术语言中的每个句子 ,有:
证明 根据量词定理(定理 2.2),对于一个 -公式 (其中 ),其集合论翻译 等价于一个 -公式 。现在只需证明如下结论:对于一个 -公式 ,如果假设 成立且给定 ,那么存在一个函数 满足 且 。
在 (V = L) 的可构造宇宙公理下,我们通过归纳法证明:对于任意的 ,存在唯一的子集序列 使得 成立。然后,利用 ,我们可以选取一个函数 满足 且 ,使得对于任意 , 是那个唯一的序列 ,并满足 。最后,定义函数 即为所求的函数。
□
引入
(待补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