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/关闭搜索
搜索
打开/关闭菜单
223
68
64
2725
Googology Wiki
导航
首页
最近更改
随机页面
特殊页面
上传文件
打开/关闭外观设置菜单
通知
打开/关闭个人菜单
未登录
未登录用户的IP地址会在进行任意编辑后公开展示。
user-interface-preferences
个人工具
创建账号
登录
查看“︁葛立恒数”︁的源代码
来自Googology Wiki
分享此页面
查看
阅读
查看源代码
查看历史
associated-pages
页面
讨论
更多操作
←
葛立恒数
因为以下原因,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:
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:
用户
、
评审员
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。
'''葛立恒数'''是拉姆齐理论中一个问题(即葛立恒问题)的上界。它也是大数领域中最著名的数之一,与TREE(3)、SCG(3)齐名。 ==== 定义 ==== 葛立恒函数是用[[高德纳箭头]]递归定义的: <math>G(0)=4</math> <math>G(1)=3\uparrow\uparrow\uparrow\uparrow 3</math> <math>G(n+1)=3\uparrow^{G(n)}3</math> 葛立恒数被定义为<math>G(64)</math>。(有时也被写作<math>G</math>、<math>g_{64}</math>、<math>g(64)</math>) 葛立恒函数的[[FGH]][[增长率]]约为<math>\omega +1</math>。 ==== 历史 ==== 葛立恒数的作者其实并非葛立恒。葛立恒最早在1971年对葛立恒问题提供的上界为 <math>F^7(12)=F(F(F(F(F(F(F(12)))))))</math>,其中<math>F(n)</math>的定义等价于使用了高德纳箭头的<math>2\uparrow ^n 3</math>. 而高德纳箭头在1976年才在出现在高德纳的论文中。 现在的葛立恒数其实出自加德纳在1977年发表的文章。
返回
葛立恒数
。
查看“︁葛立恒数”︁的源代码
来自Googology Wik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