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/关闭菜单
打开/关闭外观设置菜单
打开/关闭个人菜单
未登录
未登录用户的IP地址会在进行任意编辑后公开展示。

投影序数

来自Googology Wiki

投影序数(projection)是 test_alpha0 创造的非递归记号。投影序数是目前为止最方便的强大非递归序数表达方式,伴生的限制则是——它很有可能永远无法良定义(至少在比较小的序数处如此)。但即使如此,它可以作为非递归序数和递归记号的交接桥梁,并在国内大数社群广泛地被使用。

定义

第一个 2-投影序数

我们定义 1-投影序数(1-proj.)就是传统的非递归序数。

2-proj. 是一系列很大的非递归序数。它们被认为是 a<Σ1Ord。第 n 个2-proj.被写作 an。现在让我们把 a 放进 OCF 里:

  • ψa(0)=Ω
  • ψa(X+1)=ψa(X)×ω
  • ψa(Xa)=βψ(Xβ)不动点,其中 ~ 是任意运算或者是任意递归函数

到这里,ψaψΩ2 还没有区别,区别在下面这一条:

如果 β 是非 2-proj. 的 1-proj.,则 ψa(Xβ)=γ<βψa(Xγ),其中 ~ 是任意运算或者是任意递归函数

这条规则乍一看平平无奇,但是注意,a 的下一个 Ω 序数,即 Ωa+1,也是一个 1-proj.!这意味着,ψa(Ωa+1)ψa(ψΩa+1(ψΩa+1(ψΩa+1()))),而是等于 sup{ψa(a),ψa(aa),ψa(εa+1),ψa(ζa+1),ψa(Γa+1),ψa(BO(a+1)),}。通俗的说,就是需要穷尽 a 的递归运算。投影序数能挣脱 Ω2 的藩篱,正是靠这个本事。但其问题也是出在这里。因为我们无法直接定义 Ωa+1 之下的所有递归运算,因此投影序数直接作为非递归记号依然是不良的。但是它作为放进 OCF 里的递归记号却是良的,因此放心使用。

更多的 2-投影序数

我们定义 ψan 如下:

  • ψa(0)=Ω
  • ψan+1(0)=Ωan+1
  • ψan(X+1)=ψan(X)×ω
  • ψan(Xam)=ψan(Xβψam(Xβ)不动点),其中 ~ 是任意运算或者是任意递归函数,m>n
  • 如果 β 是非 2-proj. 的 1-proj.,则ψan(Xβ)=γ<βψan(Xγ),其中~是任意运算或者是任意递归函数

它们的作用可以理解为,当你在 ψa 内部需要用到 Ωa+2,Ia+1,Ma+1, 这些东西的时候,需要 ψa2 来表示它们。

n-投影序数

定义 p_m 是 mth n+1-proj.,q 是 1st n-proj.,P_n 是 n-proj. 的集合:

\(\begin{align} &\psi_{p_1}(0) = q \tag{1}\\ &\psi_{p_{m + 1}}(0) =n-proj. ~aft~ p_m \tag{2}\\ &\psi_{p_m}(\#\sim X_{p_m + 1}) = \sup\{\psi_{p_m}(\#\sim t) \mid t < X_{p_m + 1}, X \in P_k, k \in \{1, \ldots, n\}\} \tag{3}\\ &\psi_{p_m}(t + 1) = \psi_{p_m}(t) \times \omega \tag{4}\\ &\psi_{p_m}(\#\sim p_m) = \beta \rightarrow \psi_{p_m}(\#\sim \beta) \quad \text{Fixed Point} \tag{5} \end{align}\)

以上规则便统一定义了 n-proj.

通俗的说,(n+1)-proj. 之于 n-proj. 的关系就如同 an 之于 Ωn,高阶的投影序数可以对低阶的投影序数取并,从而造就极大地表示范围。

扩展

投影有许多强大的拓展,在这里介绍投影使用最为广泛的拓展:向上投影。这个拓展可以与BMS相抗衡。

向上投影

考虑一个很大的序数H,它可以折叠“投影点”:

ψH(H)=Ω

ψH(H×2)=Ω2

ψH(H2)=α

ψH(H2+H)=Ωα+1

ψH(H2×2)=α2

ψH(H3)=β

ψH(Hω)=ωProjection

我们观察到,对于一个 ψH(XH),它可以“投影”ψH(X(H×2)) 之前的序数而不补层。比如说 ψH(H2)α),可以“投影”ψH(H2×2)α2)以前的序数,例如 ψH(H×(H+1))=ψH(H2+H))Ωα+1)。

下面我们考虑一个 (1,0)-Proj. ψH(HH),按照先前的规律,它可以“投影” ψH(HH×2)((2,0)-Proj.)之前的序数而不补层。为了方便接下来的讲解,我们引入如下记号:

(a1,a2,...,an)-Proj.=ψH(HHn1×a1+Hn2×a2++H×an1+an),例如 (1,1,4,5,1,4)-Proj.=ψ(HH5+H4+H3×4+H2×5+H+4)

S=(1,0)-Proj.,σ 表示升 1 阶投影(如 σS=(1,1)-Proj.),θ 表示升 (1,0) 阶投影(如 θS=(2,0)-Proj.)

一开始,ψS函数与OCF表现得无异,有ψS(S)=ε0ψS(Sω)=BO。我们注意到ψH(H2)投影ψH(H×(H+1)),于是便可以让S投影ψH(HH+1),也就是σS,因此,ψS(σS)=Ω

接下来是Ω的递归运算:

ψS(σS+1)=Ω×ω

ψS(σS+ψS(σS))=Ω2

ψS(σS+ψS(σS+ψS(σS)))=ΩΩ

ψS(σS+S)=εΩ+1

这看起来并不强大,但是我们可以引入S2让它变强。ψS2(σS)表示S递归运算的上确界,而S的递归运算又会被折叠为Ω的递归运算,因此ψS(σS+ψS2(σS))=Ω2

于是,ψS(σS+ψS2(σS)×2)=Ω3

ψS(σS+ψS2(σS+1))=Ωω

ψS(σS+ψS2(σS+S))=OFP

ψS(σS+ψS2(σS+εS+1))=ψI(εI+1)

ψS(σS+ψS2(σS+ψS2(σS)))=I

ψS(σS+ψS2(σS+ψS2(σS)+1))=Iω

ψS(σS+ψS2(σS+ψS2(σS)×2))=I(1,0)

ψS(σS+ψS2(σS+ψS2(σS+1)))=I(ω,0)

ψS(σS+ψS2(σS+ψS2(σS+S)+ψS2(σS)))=I(1,0,0)

ψS(σS+ψS2(σS+ψS2(σS+ψS2(σS))))=M=ψα(Ωα+1Ωα+1)

ψS(σS+S2)=ψα(εΩα+1+1)=psd.Πω

ψS(σS+ψS3(σS))=ψα(Ωα+2)

ψS(σS+ψS3(σS+1))=ψα(Ωα+ω)

……

这样下去我们将会得到ψS(σS+Sω)=ψα(αω),S只需稍微发力,便能击穿整个2-投影层级。于是我们有ψS(σS×2)=α

类似的,我们还可以用ψS(σS×2+)来表示3-投影层级,直到ψS(σS×3)=β,最终得到ψS(σS×ω)=ωProjection。这可以一直向上延伸到ψS(εσS+1)

因为ψS函数不能投影S本身,所以ψS(SσS+1)会直接补层展开为ψS(αψSσS+1(α)fp)。在这之后,因为S能够投影σS2,所以ψS(σS2)会折叠ψS(f(σS))(类比ψα(Ωα+2))。于是就可以将刚才的路重走一遍:

ψS(σS2+σS)

ψS(σS2+ψSσS+1(SσS+1))

ψS(σS2+ψSσS+1(σS2))

ψS(σS2+SσS+1)

ψS(σS2+SσS+ω)

ψS(σS2×2),这类似于一种更强的2-投影

ψS(σS2×ω)

ψS(σS2×σS)

ψS(σS22)

ψS(εσS2+1)

ψS(σS3)

这样走下去,我们将得到ψS(σSω),这已经是四行BMS中的(0)(1,1,1,1)(2,2,2,1)(3,2,2)

回忆一下在2-投影中走过的路,αω之后,我们引入了3-投影。在这里,我们同样可以引入σσS((1,2)-投影)来帮助我们走得更远。类比3-投影折叠2-投影,我们有ψσσS(σSσσS+1×ω)=σSω,而ψσσS(σSσσS+12)将会是(1,1)-投影的(1,1)-投影点。这样走下去,我们还会有ψσσS(σSσσS+ω)ψσσS(σσSω)甚至是ψσσS(ψθS(σθS×ω))等等。

终结这一切的是ψS(σσS),因为σσSψH(HH+2),可以被S投影,所以这是一切ψ(ψσσS(α))的上确界。于是我们可以继续得到:

ψS(σσS+S)

ψS(σσS+ψS2(σS))

ψS(σσS+ψS2(ψσσS(σSσσS+1×ω)))

ψS(σσS+ψS2(σσS))

ψS(σσS+S2)

ψS(σσS+σS)

ψS(σσS+ψSσS+1(σσS))

ψS(σσS+SσS+1)

ψS(σσS+SσS+ω)

ψS(σσS×2)

ψS(σσS2)

ψS(SσσS+1)

ψS(σSσσS+1)

ψS(σσS2)

ψS(σσSω)

ψS(ψσσσS(σσSσσσS+12))

ψS(ψσσσS(σσσSω))

ψS(σσσS)

ψS(σωS)

……

至此,向上投影已经用出了全部的(1,n)-投影,S的层级似乎已经达到了极限,于是我们继续引入(2,0)-投影θS。类似于之前的(1,0)-投影,有ψθS(σθS×ω)=σωS。(2,0)-投影折叠到(1,0)-投影,(3,0)-投影折叠到(2,0)-投影,最后的θωS,已经达到了(0)(1,1,1,1)(2,2,2,2)

想要打败QSS,仅仅使用(n,0)-投影是不够的。引入更强的(a,b,c,d,....)-投影,才能够打败QSS。

[WIP:(1,0,0)-投影的行为]

在 OCF 中的行为

TO DO: 在 OCF 中的行为

枚举和强度分析

主词条:投影序数 VS 反射稳定非递归 BMS 分析投影序数 VS 方括号稳定

对投影序数的强度分析是极端重要的。因为投影序数类似递归记号的规则必须通过扽西才能被人理解。本词条仅列出关键节点。

投影序数 反射稳定 非递归 BMS
ψa(0) Ω (1,1)
ψa(a) εΩ+1 (1,1)(2,2)
ψa(Ωa+1) Ω2 (1,1,1)
ψa(Ωa+1+a) εΩ2+1 (1,1,1)(2,2)
ψa(Ωa+12) Ω3 (1,1,1)(2,2,1)
ψa(Ωa+12) 212 (1,1,1)(2,2,1)(3,2,1)
ψa(Ωa+1Ωa+1) 22 (1,1,1)(2,2,1)(3,2,1)(4,2,1)
ψa(a2) λα.(α+1)Π0 (1,1,1)(2,2,1)(3,3)
ψa(Ωa2+1) λα.(Ωα+2)Π1 (1,1,1)(2,2,1)(3,3,1)
ψa(aω) ωπΠ0 (1,1,1)(2,2,2)
ψ(Ωaω+1) ωπΠ1 (1,1,1)(2,2,2)(3,2,1)
ψa(ψb(ab+1ω)) λα.(psd.Π0[ω])Π0 (1,1,1)(2,2,2)(3,2,2)(4,2,2)(4)
ψa(ψb(εab+1+1)) (1,1,1)(2,2,2)(3,3)
ψa(ψb(Ωab+1+1)) (1,1,1)(2,2,2)(3,3,1)
ψa(ψb(ab+2)) (1,1,1)(2,2,2)(3,3,2)
ψa(ψb(bω)) (1,1,1)(2,2,2)(3,3,3)
ψa(ωproj.) (1,1,1)(2,2,2,1)
a (1,1,1,1)
Ωa+1 (1,1,1,1)(2,2,1)
a2 (1,1,1,1)(2,2,1,1)
b (1,1,1,1)(2,2,2,1)
b2 (1,1,1,1)(2,2,2,1)(2,2,1,1)(3,3,2,1)
c (1,1,1,1)(2,2,2,1)(2,2,2,1)
ωprojection (1,1,1,1)(2,2,2,1)(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