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/关闭菜单
打开/关闭外观设置菜单
打开/关闭个人菜单
未登录
未登录用户的IP地址会在进行任意编辑后公开展示。

Fake Fake Fake Zeta

来自Googology Wiki

Fake Fake Fake Z(FFFZ),是由 yahtzee 于 2022 年提出,后续由国内的大数研究者夏夜星空完善的前沿记号

定义

注意:FFFZ 的定义尚未完全确定,且有较为频繁的更改(大部分是修改一些小问题,比如简化、修错别字)。这里叙述最新一版(2025.7.26)的定义。

注意:部分概念的定义被修改为了等价版本。这些修改与原始文本之间是逻辑意义上的等价。

主体规则

FFFZ的合法表达式形如ψZ[#](n),极限基本列为{ψZ(0),ψZ(ψZ(0)),ψZ(ψZ(ψZ(0))),}

  1. ψZ(0)[s]=1
  2. ψZ[#](n+1)[s]=ψZ[#](n)×s
  3. 如果[#,m,n]存在,ψZ[#,m](n)[s]=fs(n),其中f(x)=ψZ[#,m,n](x)
  4. 如果[#,m,n]不存在,ψZ[#,m](n)[s]=ψZ[#,m](n[t+s])。其中t定义如下:
  • 如果mn,那么t=0
  • 如果m<n,那么t是满足n[t]m的最小非负整数。

化简规则

  • ψZ[#,m](n)=ψZ[#](n)m>n
  • ψZ[](n)=ψZ(n)

为了判定[#]的存在性,定义以下概念:

名称解释

对于序列#=α1,α2,,αm,记它的末项为Endseq(#)=αm

对于序数α,写出它的Cantor范式k=1nωαk。称ωαnα的末项。

如果α等于它的末项,称α简单序数,否则为复合序数

对于非零简单序数α,它形如α=ψZ[#](n)

  1. 如果n是后继序数,称α+型极限,或0级极限,等级为0。
  2. 如果[#,n]不存在,称αω型极限,或1级极限,等级为1。
  3. 如果[#,n]存在,称αε型极限,或2级极限,等级为2。

对于两个非零简单序数αβ

  1. 如果α的等级大于β的等级,称αβ高等。
  2. 如果α的等级等于β的等级,称αβ同等。
  3. 如果α的等级小于β的等级,称αβ低等。

对于非零简单序数α,它形如α=ψZ[#,m](n)

  1. 如果[#,m,n]不存在,则α的根为n
  2. 如果[#,m,n]存在,则α的根为m

对于非零简单序数α,它形如α=ψZ(n),则它的根为n

对于序数α

  1. 如果它是复合序数,它形如k=1nωαk,则每个ωαk被它直接包含。
  2. 如果它是非零简单序数,它形如ψZ[α1,α2,,αm](n),则每个αk均被它直接包含,n也被它直接包含。
  3. 如果它是0,没有任何序数被它直接包含。

α直接包含β,记为dInc(β,α)

接下来是几个较为复杂的定义。

末项,核与层数

对于非零序数α和简单序数sα关于s的末项是以下两个序数u中较大者:

  • u是满足“u<s,且存在序数v使v+u=α”的最大序数。
  • u是满足“u是简单序数且存在序数w,使得α=u×w”的最大序数。
  • 如果上述两个规则中某条规则没有任何序数u能够满足,那么忽视那条规则。

α关于s的末项记为End(α,s)。特别地,α关于0的末项与上文定义的末项等价,记为End(α)

对于序数α,序数s,不小于-1的整数kα关于sk层核,记为Ker(α,s,k),定义如下:

  • Ker(α,s,1)=α
  • Ker(0,s,k)=0

以下假设α非零,k是非负整数:

  • Ker(α,s,k)=Ker(End(α),End(s),k)

以下假设αs都是非零简单序数,k是非负整数,α形如ψZ[α1,α2,,αm](n)

  • Ker(α,s,0)=ψZ[End(α1,s),End(α2,s),,End(αm,s)](End(n,s))
  • Ker(α,s,k+1)=Ker(ψZ[Ker(α1,s,k),Ker(α2,s,k),,Ker(αm,s,k)](Ker(n,s,k)),s,0)

对于序数α,其层数是一个非负整数,记为Lev(α),定义如下:

  • Lev(0)=0
  • Lev(α)=max{Lev(β)dInc(β,α)}+1

层数可以简单的理解为“ψZ嵌套的次数”

对于非零序数α,序数sα关于s的核记为Ker(α,s),它定义为Ker(α,s)=Ker(α,s,Lev(α))

特别地,α的核记为Ker(α),它定义为Ker(α)=Ker(α,0,Lev(α))

双元兼容

对于序数α=ψZ[#](n)β=ψZ[&](m),依次进行以下判定:

  1. 如果α>β,则[α,β]存在。
  2. 如果αβ中至少有一个复合序数,则[α,β]存在当且仅当[End(α),End(β)]存在。
  3. 如果α=0,则[α,β]不存在。
  4. #=&时,[α,β]存在当且仅当[n,m]存在;否则,如果存在序列%使得End(Endseq(%))End(Endseq(#))End(Endseq(&))之一相等,且存在序数x和序数y使得α=ψZ[%](x)β=ψZ[%](y),则若[x,y]存在那么[α,β]存在
  5. 如果βψZ[α](α),则[α,β]存在当且仅当[α,β的根]存在;否则,如果存在简单序数s和不小于-1的整数k,使得Ker(β,s,k)ψZ[Ker(α,s,k)](Ker(α,s,k))且不存在非零序数x和序列%使得Ker(β,s,k)=ψZ[Ker(α,s,k)×ω,%](Ker(α,s,k)×x),则当[α,β的根]存在时[α,β]存在
  6. 如果存在两个序数ABKer(A)=Ker(α)Ker(B)=Ker(β)A属于B基本列,且αβ高等,则[α,β]存在
  7. 如果通过上述规则均无法说明[α,β]存在,则[α,β]不存在

多元兼容

对于序列#=α1,α2,,αm,如果任取满足k>jα=αjβ=αk都有以下两个条件至少成立一个,则[#]存在。

条件I:以下两个条件至少成立一个:

  1. [α,β]存在
  2. k<m且存在满足k>lγ=αl,使得[γ,β]不存在

条件II:对于任何满足k<lγ=αl,存在简单序数s,不小于-1的整数n,使得以下两个条件同时成立:

  1. [β,γ]存在,且Ker(α,s,n)>Ker(β,s,n)

(好吧还没写完(因为看不懂)。除了这条规则(平移转移),特殊规则以及各种优先级,还要补不少定义域限制,比如“m为序数或空”之类)

直观解释

FFFZ的前几条规则是

  1. ψZ(0)[s]=1
  2. ψZ[#](n+1)[s]=ψZ[#](n)×s

类似于BOCF的规则。为了提升强度,我们需要引入“兼容”的概念。

“兼容”就是中括号里的东西(有时也叫“伪链”,伪即Fake),通过类似于“挡刀”的方式提升强度。举个例子:对ψZ(n)取极限,得到的并不是ψZ(ω),而是ψZ[ω](ω),中括号内出现了挡刀的ω。只有达到αψZ[ω](α)的第一个不动点时,才能得到ψZ(ω)

当然,我们并不局限于只把一个序数放进兼容里。兼容里可以有多个序数,举个例子:对ψZ[ω2](ω2+n)取极限,得到的并不是ψZ[ω2](ω2+ω),而是ψZ[ω2,ω2+ω](ω2+ω)

从提升强度的角度考虑,我们当然希望设计一套规则,允许更多的兼容,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强度。但是,这样的规则并不是总是可行——考虑这样的规则:“任意一系列极限序数可以兼容”,那么我们有

ψZ(ω)ψZ[ω](ψZ[ω](ω))ψZ[ω](ψZ[ω](2))ψZ[ω](ω×2)ψZ[ω,ω×2](ψZ[ω,ω×2](ω×2))ψZ[ω,ω×2](ω×3)

无穷降链。

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,[ω,ω×2,ω×3,]这些序数可以无限地兼容下去,形成无限兼容链。所以,我们希望的规则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:

1. 允许兼容存在,以提升强度。

2. 不允许某些兼容存在,以避免无限兼容链。

由于实际分析和构造的需要,我们还有第三个条件:

3. 允许某些关键节点的特殊兼容存在。

基于上述的理念,作者给出了上文提到的那一系列规则。

(未完待续。主要是补充一些概念的直观理解,比如“末项”之类的)

一些展开

(1)ψZ(ω)[2]

注意到[,ω]等价于[ω],存在,故原式=ψZ[ω](ψZ[ω](ω)). 这印证了前文里伪链存在的必要.

(2)ψZ[ω](ω×2)[2]

让我们检验一下[ω,ω×2]是否存在.

ω的末项为ω,ω×2的末项为ω. 化简完后为[ω,ω].

第一条:ωω,不行

第二条:ω为简单序数,不行

第三条:ω0,不行

第四条:[n,m]=[1,1],这是什么?

第五条:ω<ψZ[ω](ω),后面的第一个条件不成立,还不行

第六条:ωω同等,仍然不行

[ω,ω×2]不存在,ψZ[ω](ω×2)[2]=ψZ[ω](ω[2])=ψZ[ω](ω+2).这样避免了上文的无穷降链.

本质上讲,展开一个fffz重点在于判断伪链. 故(3)以后均是这类例子.

(3)[ω2,ω2+ω]是否存在?

ω2+ω的末项为ω,又ω2>ω,存在.

衍生版本

上文介绍的版本称为Strong版本。除此之外,还有Actual版本和Weak版本,各版本区别如下:

Actual版本

  1.除双元兼容第6条外,所有核都必须是关于ω的
  2.对于能合法而不必标准的写成“ψZ[#](X+n),其中X的末项等于ω,n是正整数,#是任意序列(可以为空)”的形式的序数A,需遵守下列要求:(k可取全体小于ω的序数)
    (1).当A处在[]中时,强制固定A关于ω的k层核为A关于ω的核(该核无视其它要求另算)
    (2).除(1)之外,强制固定A关于ω的k层核为A本身

Weak版本

  1.双元兼容第5条失效
  2.所有核都必须是-1层的

分析

主词条:fffz分析

fffz vs BOCF vs BMS
Fake Fake Fake Zeta MOCF BMS
ψZ(0) 1 (0)
ψZ(1) ω (0)(1)
ψZ(2) ω2 (0)(1)(1)
ψZ[ω](ω) ωω (0)(1)(2)
ψZ[ω](ω+1) ωω+1 (0)(1)(2)(1)
ψZ[ω](ω2) ωω2 (0)(1)(2)(2)
ψZ[ω](ψZ[ω](ω)) ωωω (0)(1)(2)(3)
ψZ[ω](ψZ[ω](ψZ[ω](ω))) ωωωω (0)(1)(2)(3)(4)
ψZ(ω) ψ(0) (0,0)(1,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