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/关闭菜单
打开/关闭外观设置菜单
打开/关闭个人菜单
未登录
未登录用户的IP地址会在进行任意编辑后公开展示。

非递归BMS

来自Googology Wiki

非递归BMS是用BMS结构来表示非递归序数的一个记号。

定义

首列一定是若干的1构成

0和空等价,在列末可以任意添加0而不改变表达式本身大小,如(1,1,1,1)(2,2,1)(3,3,2)等价于(1,1,1,1,0)(2,2,1,0,0)(3,3,2,0,0)

如果末列是(1),则等同于后继

(1,1,1)(2,2)(1)=(1,1,1)(2,2)+1

否则,如果LNZ(末列最下非零项)能按照BMS规则找到坏根,则按照BMS规则展开

(1,1,1)(2,2)(3,3,1,1)=(1,1,1)(2,2)(3,3,1)(4,4,2)(5,5,3)

否则,找不到坏根的情况下,把末列去掉LNZ,并在后面拼接末列全列+1的新列,视为非递归展开。

(1,1,1)(2,2,1),变为(1,1,1)(2,2)(3,3,1,1,1,1,),并视为非递归展开。

又如(1,1)(2,2,1)(3,1),变为(1,1)(2,2,1)(3)(4,1,1,1,1,),并视为非递归展开

意义

可以看出,这个非递归记号和其他的一样,并不能表示极限之下的所有序数。它的表示能力极限是“BMS级别的递归操作”。

十分显然的,如果从严肃数学的角度来说,它依然是不良的。但作为对严谨性要求不算特别高的googologist来说,它的性质(如一个表达式只对应一个序数)已经够用了。

枚举

参见词条非递归BMS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