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递
更多操作
“传递”,全称序数结构传递现象,是一个在序数记号中出现的现象,与序数本身没有联系。“传递”一般描述一个序数记号表达式在展开时,不仅仅是判定展开所用到的元素参与了展开过程,还有别的元素也参与了展开过程。
解释
一个关于“传递”的典型例子是BOCF。我们发现,是对一个基础的序数增加一系列,那么的展开是否也是对一个基础的序数增加一系列呢?如果是的话,,这明显和BOCF的定义不符。如果只有【形如的B hydra表达式可以确定展开式】这一条规则,我们只需要判断ψ里面的东西是不是有一个+1就知道展开式是什么了,而不需要管那个α是多少;但是在里面,展开规则不仅管了ψ里面的东西是不是有一个+1,还涉及到了那个α+1的α是多少,这就是“传递”。
不过现在更多人更倾向于用PrSS解释传递:1,2,...,1,2,不管省略号里面是什么东西,这个表达式的展开都是把末尾的2变为1,1,1,1,1,...;那么在1,2,2中,应该也遵循这样的规则,即1,2,2=1,2,1,1,1,1,1,...。其实不然,1,2,2展开为什么,不仅取决于坏根,还取决于坏根之后的一些元素,这才让1,2,2=1,2,1,2,1,2,1,2,...成为可能。
传递和迭代的关系
在4年前或者更久之前,array notation主导整个googology。在那个时候,构造大自然数有3条基本规则:基础运算、迭代、对角化。线性SAN中,,这是基础运算;s(a,b+1,c+1,#)=s(a,s(a,b,c+1,#),c,#),这是迭代;s(a,b,1,1,1,...,1,c+1,#)=s(a,b,b,b,b,...,b,c,#),这是对角化。
仔细看看线性SAN里对应迭代的规则:s(a,b+1,c+1)=s(a,s(a,b,c+1,#),c),这是三项的SAN,在一步展开后,第二项变成了一个新的三项SAN表达式。到了四项SAN,s(a,b+1,c+1,d),在一步展开后,第二项应该也是变成了一个新的三项SAN表达式吧?显然不是,s(a,b+1,c+1,d)=s(a,s(a,b,c+1,d),c,d),第二项变成了四项的SAN表达式。但是我们只需要前三项就可以用迭代规则展开了,为什么第四项还要在迭代时放进展开式里呢?
这个问题,和在前面传递里讲到的“PrSS的1,2,2只需要坏根1和末项2就可以展开,为什么还要带上中间那个2呢?”,很明显是同一个东西!所以,构造大自然数有3条基本规则,基础运算、迭代、对角化,来到构造大递归序数之后,变成了新的3条基本规则:后继、传递、对角化。
“传递”这个词的英文翻译目前还比较混乱,因为传递就是迭代这件事,今年12月初才被发现。刚刚发现传递的时候(2024年2月),直接机翻为transmitting,例如FOSnt中的t就是它的缩写;到了3月,传递的英文逐渐被remaining替代,这个名字由ProjectCF提出,虽然不那么符合除基本列序数序列之外的记号,但还是沿用到了12月,使用在了“著名”但早已不再使用的RD序列系统中的R。在发现传递就是迭代后,我开始将传递直接译作iterating,“BHI传递”中的I就是它。
传递按行数分类
在你看了前面说传递是什么的时候,你可能还在想,不就是PrSS的1,2,2=1,2,1,2,1,2,...和BOCF的ψ(2)=ψ(1)×n吗,刚学过序数的都知道为什么这样展开。但实际上,这只是最表层的传递,后面还有更多种类的传递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。
因为差分序列有明确的“行”的概念,所以这里以差分序列(和BMS)为例。表层传递,指的就是PrSS中存在的这种传递,或者叫1行传递,因为它在1行的BMS中就可以见到。
到了LPrSS,传递就没有那么容易发现了。LPrSS的1,3,5=1,3,4,5,6,7,8,9,...,有何不妥吗?只要看向每一项减去它的父项的值,组成阶差序列,就可以看出端倪:1,3,5阶差是1,2,2,但1,3,4,5,6,7,8,9,...却是1,2,1,1,1,1,1,1,...,这就是失去传递了。对于0-Y,1,3,5=1,3,4,6,7,9,10,12,...阶差序列恰好是1,2,2=1,2,1,2,1,2,1,2,...,是没有失去这种传递的例子。这样的传递,叫做2行传递,因为至少2行BMS才能见到它。
实际上,BMS里最小的2行传递就是ζ₀=(0)(1,1)(2,1),这就让(0)(1,1)(2,1)(3)可以突然从ζ₀增加到φ(ω,0)。同理,BMS里也有3行传递,最小的例子是(0)(1,1,1)(2,2,1),它略微上方的(0)(1,1,1)(2,2,1)(3)是一个巨大的记号坟墓,这正是3行传递强度的体现。BMS有任意n行的传递,都是首次出现在(0)(1,1,...,1,1)(2,2,...,2,1)。
接下来跨越BMS,来到Y序列。Y序列的1,3,4,3提升让刚接触Y的人闻风丧胆,这里我们暂时不考虑它,包括它下面的1,3,4,2,5,7,5也先不考虑。这样下来,1,3,7对应ω²行BMS,那么序数行BMS能达到Y的高度吗?差太远了,即便失去1,3,4,3和1,3,4,2,5,7,5提升,α→α行BMS也只有1,3,7,8,11,18,20,刚刚超过1,3,7一点点,为什么呢?